

Kt/V
透析指引建議,血液透析目標和最低Kt/Vurea是1.4和1.2。然而當時研究排除年邁和多共病腎友,且當時是小孔洞人工腎臟的年代。 韓國研究顯示,即使是85歲以上腎友仍應維持Kt/V最少1.2,較為年輕的腎友Kt/V達到建議值以上,對於存活率有益。對於65歲以下或65-74...


頭痛
一位62歲女性腎友只在血液透析期間會有嚴重頭痛,雙側搏動性並有畏光、無力和頭暈。雖然超過十種以上的治療方式都沒效,卻靠鼻導管純氧流量2公升成功地治療並預防頭痛。達12個月且文章芳表前都沒有再復發。 透析時頭痛是常見的併發症,影響27-73%腎友,顯著衝擊生活品質。這位腎友頭...


血管通路早期失效
自體動靜脈廔管和人工血管第二年的整體暢通比率,分別為55%和40%。先前的報告指出,僅有60-70%動靜脈廔管可以成熟使用,年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BMI身體質量比,是成熟失敗的預測因子。橈頭動靜脈廔管的早期失敗,在血管通路當中風險最高。...


年邁血液透析腎友依賴和虛弱
虛弱在血液透析年邁腎友逐漸普遍,約有46%,顯著衝擊認知功能、行動力、和社交參與。 可觀數目的年邁血液透析腎友,面臨營養不良(55%)、需要照顧(21%)、虛弱(46%)和生活品質降低(57%)。需人照顧的腎友顯然有較多共病、嚴重營養不良、更加虛弱、居住護理之家、依靠救護運...


日本人工腎臟分類
人工腎臟常被分類為低通透或高通透性透析膜,低通透性特徵為脫水率小於15mL/mmHg/h和beta2微球蛋白清除率小於15ml/min,高通透性透析膜則是兩者皆高於低通透性透析膜。 日本2005年發展出具有大孔洞的超高通透性透析膜能移除更大範圍的較大中分子量,當時2005到...


低鈉透析
透析中高血壓與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有透析中高血壓的腎友48小時血壓監測值會高於沒有透析中高血壓的腎友。血液透析過程中鈉和水的移除是腎友血壓波動的主要決定因素,透析中和透析間的血壓軌跡,通常是隨著脫水過程,透析中血壓降低,隨後在兩次透析間隔期間緩緩昇高。然而,有小部...


瘻管出血
有動靜脈廔管或人工血管的血液透析腎友出血風險增加,因為末期腎臟病的凝血病變和血液透析迴路使用系統性抗凝血劑。特別在針從自體廔管或人工血管上針處移除後,針孔出血時間延長的風險也會受到針的位置、上針技巧(鈕扣式&繩梯式)、血管通路完整性,也就是是否有假性動脈瘤/動脈瘤、狹窄或感...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全球差異
為特定腎友選擇裡想的透析血管通路型態是複雜且取決於許多因素,例如腎友偏好、血管健康和解剖結構,腎友忍受上針疼痛能力和廔管相關的高血流輸出狀態、透析急迫性、和專業外科的可近性。 較新的指引,在選擇血管通路型態時,更加重視腎友的需求和偏好,描述成"末期腎臟病人生計劃"。在高收入...


血液透析置留軟針
血液透析常用的穿刺針有拋棄式傳統金屬針和置留塑膠軟針。傳統金屬針最廣為使用,在中國大多數地區常規使用金屬針上針。然而,金屬針質地堅硬,可能造成廔管內部損傷,造成血管狹窄和內膜增生。如果長期使用下,穿刺併發症發生率增加,例如假性動脈瘤、血栓、和皮下血腫。...


透析上針點距離
動靜脈瘻管上針建議,動脈透析針上針點至少距離吻合處3公分以上,可向心或向肢端,且和靜脈針上針點距離至少5公分。來自伊朗的研究,透析針上針點距離6公分所測得的Kt/V會顯著優於針點距離僅3公分的組別。上針點距離3公分組別的Kt/V在研究操作介入前(平均Kt/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