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透析
古早的醫療經常依靠灌腸或直腸管洗,來”清洗”認為源自腸道並造成疾病的大量”毒素”。腸道排泄作為治療腎臟病,最初有記錄可追溯到西元前40年迪奧斯克理德斯的藥物論,爾後,有眾多採用腸道灌洗(例:腸道透析)或腸液引流(例:引發腹瀉)來嘗試治療慢性腎臟病,直到1900年代中後期,現代腎臟替代治療問世(例: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臟移植)。1947年首度發表,採用臨床有效腸道透析來治療尿毒症,57歲男性尿毒症腎友接受雙側盲端腸造口手術,製造分離腸道迴路。利用預溫透析液,於腸道迴路內灌流,以每小時0.48公克的速率移除尿素氮,獲得臨床上顯著改善。隨後1951年,36歲尿毒症男性經由2.5公尺的獨立中腸迴路,每天灌流清洗液(每天8到10小時,流速每小時500-2100毫升),連續16天,平均每天移除8.6公克的尿素氮。隨著現代透析技術的發展,且腸道透析的長期存活效益有限且需要獨立腸道迴路手術,這樣的尿毒症治療方式就不再被需要或進一步進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