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後體外迴路血液殘留
早期的研究認為,血液透析期間體外血液迴路管中的殘餘紅血球流失微不足道,然而,不同血液透析中心之間的血液透析期間的血液流失並不一致。造成血液透析後血液殘餘量的可能因素,包括1.體外血液迴路相關因素,例如生物相容性、人工腎臟材質和表面積、填充量、和透析模式(傳統vs血液透析過濾術);2. 血流力學變化影響血栓和血液凝固,包括脫水目標、透析期間的血壓波動(低血壓)、和中空纖維膜內的血流速率和壓力;3. 護理師細心專業的付出,讓血液透析程序終止前迴路內殘餘血量最小化。
來自南韓的報告,收針時沖水循環結尾時,血液透析機的血流幫浦設定迴路內的血容積低於2%就停止,因此這家醫院的血液透析中心的殘餘紅血球量約4.6毫升(體外血液迴路充填容量206-264毫升的2%)。人工腎臟的表面積和殘餘紅血球容積有顯著相關,特別是人工腎臟表面積越廣大,血液透析後的血液迴路內殘餘紅血球容積越高。這結果意味相當數量的紅血球可能在血液透析期間,因為人工腎臟的中空纖維膜內血栓形成或血流遲滯而流失。
血液透析後,留存在體外血液迴路內的紅血球容積從1.6到6.5毫升不等,若換算成個案全血容積,血液流失範圍從1.0到19.0毫升。意味在特定血液透析腎友的血液流失,可能造成貧血或加劇既存的鐵缺乏。人工腎臟表面積是殘餘紅血球容積唯一有意義的決定因子。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