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栓塞性動脈瘤

有功能的血管通路對於血液透析腎友是不可或缺的,隨時間經過,可能發生血管通路相關併發症,例如狹窄、栓塞、感染、或是動脈瘤形成。其中血管通路栓塞是麻煩的併發症,會造成透析程序錯失、住院、和需要放置臨時導管,即使提升血管通路監測,血栓事件的盛行率仍高達12%。對於人工血管栓塞,血管內介入更廣被接受,因為外科處理和血管內介入有相似的預後。然而,對於動靜脈廔管動脈瘤栓塞,外科治療可能比血管內介入要好,但是外科處理的傷口較大,甚至必須重開動靜脈廔管。較不具侵襲性或血管內方式處理動靜脈廔管動脈瘤栓塞,仍具挑戰性且必要,然而最具挑戰性的問題是動脈瘤內大又組織化堅實的血栓。因為不規則的動脈瘤解剖構造和動脈瘤的尺寸大於氣球尺寸,以致血管內介入手術的效果常常不是很理想,介入手術的醫師經常要遇到動脈瘤內殘餘血栓。許多新創設備,例如Inari Triver抽吸導管、超音波加強血栓溶解“EkoSonic”、和Angiojet流變溶解血栓清除術,已顯示能有效治療血栓性動靜脈廔管,然而,這些設備較為昂貴(超過台幣10萬元,不在健保給付範圍),通常只在特定醫院才有。手工擠壓技巧合併從外部擠壓動靜脈廔管和血管內技術,不像其他血管內治療,動靜脈廔管解剖構造位置接近人體表面,可以壓迫、擠出和推動身體表面來產生不同的機械力量,直接擠壓處理血栓,這技巧讓血管內治療更多樣化,血栓可以處理的更好更有效。為了避免血栓遊走到肺動脈造成症狀性肺栓塞,在手工擠壓前,盡可能地減少血栓量。來自台灣成大醫院的研究報告,手工擠壓技巧來治療急性血栓動靜脈廔管,因為技術性失敗率較低,整體失敗率較低,臨床失敗和通暢率則和傳統氣球擴張相似,沒有重大有害事件。合併血管內治療和手工經表皮擠壓,這樣的手工擠壓技巧是可行、便利且低花費的方法。經表皮手工操作的多種機械性力量來改善傳統經皮血管成型手術有限的機械力量的缺點。在低壓充氣氣球的幫助下,自動脈瘤處,推擠血栓到動靜脈廔管相對健康的的位置,壓碎的血栓可再被碎片成更小的片斷。然而,在台灣健保制度下,手工擠壓技巧僅能如同單純經皮血管成型手術,計價將近10000點,只能做功德,無法增加任何費用。雖然手工擠壓技巧的學習曲線對於臨床醫師並不長,仍需要一些經驗來縮短手術時間,第一、二、三年,平均手術時間分別約94、75、59分鐘,縮短手術時間以降低X光透視時間和輻射劑量。與外科血栓清除術直接移除血栓不同,手工擠壓技巧和傳統經皮血管成型術主要利用碎片化和血栓溶解來處理血栓,因此最嚴重的併發症,肺部栓塞是主要顧慮。在手工擠壓技巧之前或期間,必須盡可能地減少血栓量,以避免大規模肺栓塞,在這研究中,並沒有發生任何症狀性肺栓塞。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Recent Posts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Classic
  • Twitter Classic
  • Google Classic
bottom of page